课程名称: 连环画创作
英文名称:Comic BookCreation Class
课程编号:2020700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全校通选课
授课对象:全院学生
一、课程简介(对课程进行概要式介绍,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环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不仅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更是在很多画种的创作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许多艺术家前辈都曾通过连环画创作提高构图能力和对文图转换的理解能力。在本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连环画及其创作过程,认识连环画的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以及其独有的文图配合方式;尝试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结合想象力,描绘事物、表达情感,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通过创作使学生掌握连环画的基本构图方式及表现方法,根据文本内容选择适当的表现语言,具备初步的连环画创作能力,并能在创作中展现出个人的表现风格。
二、学习目标与要求
包括预习、复习、课堂讨论、课外交流、作业和文献阅读等自主学习、课堂纪律、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介绍经典连环画作品和近年的架上连环画优秀作品,开拓学生眼界,使学生对连环画概念、特征以及现代发展形式有所了解,在保持学生创作个性的前提下,着重训练学生根据故事设计人物形象和环境,按照故事节奏设计画面的专业能力。引导学生从现代连环画的形式、功能等多方面上认识连环画创作。鼓励学生加强对连环画故事性叙事结构的理解和新形势的探索。
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做相关材料的收集,准备绘画的材料。
2.课堂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与互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脚本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时代背景,环境和重要情节等,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与教师讨论其设计与创作。
3.课外交流:
学生可通过微信与教师联系,以便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有困难或疑问,及时沟通解决。
4.作业:
课堂作业:选一个感兴趣的题材进行脚本分段整理,6幅草图绘制;
命题作业:一套短篇连环画,共6幅,要求故事内容完整,叙事清晰,有个人风格。
5.课堂纪律:
本选修课的上课时间是15-18周,每周一、二、四、五的上午,学生须在上课时间准时到达课室。
如需请假,必须得到辅导员及任课教师的同意。课堂作业及命题作业需准时递交。
6.课堂考核:
课堂表现10%,学习态度20%,学习成效70%。
7.文献阅读:
(1)《式微的“小人书”与当代面貌的连环画》《美术》2014年05期
(2)《人民的心声——论1949年以来连环画的“大众化”捩变》李文秋《美术》2019年09期
(3)《读图时代之“中国绘本”》尚辉
三、授课方式
(1)讲授法:介绍经典连环画作品和近年的架上连环画优秀作品,讲解连环画概念、特征和创作方法。
(3)实践法: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脚本、草图和完整的连环画创作。
四、教学进程与内容安排
1.学分、学时、周数
第1周: 连环画概况和优秀连环画特征解析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阶段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了解什么是连环画,历史上连环画的形式,通过对大师连环画作品历史的了解,深刻理解连环画文化在社会当中的意义与价值,在解析连环画作品可视性、连续性、完整性和通俗性特征的同时,能够体会多种绘画形式带给连环画的不同质感,从而使自身提高对于连环画表现的审美情趣,巩固自身擅长的技术手段进行下一阶段的连环画创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转换思维方式,掌握连环画的表现形式,从连环画的功能、表现形式、传播媒介等方面全面了解新时期连环画设计的商业价值、文学价值和学术地位。查找资料,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1—2周: 了解连环画创作过程, 确定选题,绘制草图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阶段教学目标是讲解连环画的创作应具备的条件,连环画的叙事特征等基础知识理论。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选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脚本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时代背景,环境和重要情节整理等,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连环画的创作过程,能够根据故事脚本设计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按照故事情节绘制草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课堂讨论×2学时技能训练×10学时
预习与思考题或作业:课前进行题材选择(3个故事)、进行资料收集及历史考证
第3—4周: 介绍当代连环画形式,完善草图
教学目标和要求:向学生介绍介绍当代连环画形式。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命题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空间,结合自身的关注点与兴趣点,进行构图及形象塑造
教学重点和难点:注意画幅之间的连续性及叙事性表现
教学方式:技能训练×12学时,课堂指导,课堂讲授×2学时
第3—4周:连环画的制作完成(3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在保持学生创作个性的前提下着重训练学生处理画面的完整性,以及文本内容的呈现能力能力。引导学生从现代连环画的形式、功能等多方面上认识连环画创作。鼓励学生加强对连环画故事性叙理解和新形势的探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灵活应用多种绘画手法,充实画面,以达到连环画创作的完整性,能够准确延展自身的观点,使画面达到深刻与极致。
教学方式:技能训练×32学时,课堂指导
2.教学进程表(见附件3)
五、考核和评价方式(提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分数组成,体现形成性的评价过程)
平时成绩30%(课堂作业20%+学习态度及出勤10%)+最后作业70%
90---100分
能够完整的按照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要求,通过课堂练习完成实践作业。完全理解课程的概念和内容,作业的形式新颖完整,对连环画创作实践能力强,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业符合规范要求,无缺勤。
80---90分
能够较好的理解课程的要求和内容,对连环画构图创作思路较清晰。作业形式完整,能够在此基础上将以往所学相关美术知识技能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作业符合规范要求,格式准确,出勤率高。
70---80分
基本理解课程的概念和内容,能够完成课后作业,并达到作业要求,但作业完整性一般,缺乏创新性。作业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格式准确,出勤率一般。
60---70分
勉强能够完成作业的基本要求,作业完成情况一般,完整性差。材料的转换能力和作业的深入能力较差。
0---60分
未完能按照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要求完成作业或完成作业程度低,学习态度不端正。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如使用自编讲义,也请列明):
顾炳鑫、贺友直 《怎样画连环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8月
松居直 《我的图画书论》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年01月
高荣生《插图全程教学》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年7月
七、主讲教师简介(包括姓名、职称)
沈璐,副教授,博士在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参与“建军90周年”邮票设计,《读者》杂志插图画家 。擅长连环画,水彩,插图
八、教学团队成员(请注明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与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