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版画与新媒体——时间维度的影像
英文名称:Printmaking and new media - Image in the dimension oftime
课程编号:30206008 授课对象:二、三、四年级本科生
学分/学时: 4/64 周 数:4周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全校通选课
一、课程简介(教学目的和任务,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版画的产生源于中西文明交汇以及科学技术的更新。它既植根于人文,又紧密依赖科技,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典范。每一科技的进步,都突破以往版画的边界,开拓人类新的学术视野。时代激励着我们重新看待构成版画的基本元素,并以当代的方式,进行新的解读,以拓宽版画的边界。故设置此课程。
版画概念的基本原素如何在时间维度上延伸是我们此次课程的重点。此课程将版画与时间结合对版画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实践。课程分A、B组因材施教:A组为综合版经典的基础教学;B组则是以版画为起点散发思维,结合当代的新媒体等,对版画进行时间上的延展探索。课程研究意义旨在通过利用各种技法及凸、凹、平、孔四个基本版种并结合影像,为版画的发展寻求新的可能。
二、教学原则和要求
综合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没有太多的传统也没有太多的束缚,有的只是对“版画”的认识和充分利用,以及对版画印痕原创语言特性的开拓。对新的版材的更大限度的纳入,使得其语言有着更大的延伸的可能性。
因此,综合版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现代艺术观念、具有版画的原创意识,适合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艺术事业、富于进取和创新精神。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创作能力,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在综合版画教学中,必须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实施中不以一技、一材一料为示艺之范本,而只以此为入门之路阶,由此启迪学生的版画原创意识,从而寻找出合乎自身气质的语言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所具备的表达潜力。
三、授课方式
主要以面授为主,结合集体与个别示范,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星期安排看作品、讲评。在讲评中指出优秀作业的原因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回答。向学生展示优秀作业,并对其进行分析学习。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1.教学内容
课程分A、B两组教学。
(一)A组:本大纲教学内容设置为A、B、C三个方面。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来全面了解和掌握综合版画的基本原理、基本技巧和基本材料的应用。
1.综合版——印刷材料的综合:传统版画是由单一的版材与单一的印刷方式紧密结合的,例如:木版为凸印、铜版为凹印、石版为平印、丝网版为漏印。而综合版打破单一版材的限制,可以将多种版材组合在同一版面上。有凸凹即有造型。
教学内容和作业要求;
1)了解综合版画基本原理;
2)掌握基本材料(如沙、塑形胶、乳胶、等)的应用;
3)掌握运用传统材料制“版”的制作步骤;
4)掌握运用传统“基版”材料——纸版制“版”;
2.综合版—印刷方式的综合:传统版画是由单一的印刷方式构成的,而综合版则可将多种印刷方式综合运用,例如凸印与凹印结合,平印与凹印结合。
3.印痕感:版画家如果找到了能反映自己审美意图又区别于其他艺术家所用的材质时,这时所产生的版画印痕以转变为艺术家个人的独有的艺术语言,也具备了版画印痕的原创性。“印痕感”是版画解读的重要途径。综合版注重新媒材的应用,通过物质材料把自己的审美意识表达出来。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新媒材艺术语言特点。
2)探索新媒材的运用方法。
通过综合版画—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大部分综合版画更多地是不同版种的组合运用或各版种技法的混合使用。
(二)B组:以版画为起点,将版画结合声音艺术进行延展创作;
1、版画、影像与声音艺术的概述
1)声音艺术;
2)声音与图像的关系。
2、声音素材的收集与编辑
1)传感器的制作
2)声音编辑软件Audacity。
教学目的和课堂作业要求:
1)掌握声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制作一只声音传感器进行音源收集;
2)掌握声音编辑软件Audacity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
3)作业要求编辑一段2分钟左右的音频,表达的主题不限。
3、视频制作与编辑
1)3DMAX讲授;
2)Adobe After Effects讲授。
教学目的和课堂作业要求:
1)掌握3DMAX或者AdobeAfter Effects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
2)在当代的语境下,以版画为出发点,通过声音艺术基础知识、视频软件操作的学习,创作出具有版画特色和当下艺术特点的作品。
3)基于经典版画的基础上,以时间为基点探索版画的可能性。
2.教学安排(见《课程教学进度表》)
五、课程作业(课堂讨论、课外交流、作业等)
A组:
1)10张2R左右大小的技法、材质等练习;
2)1张A4左右大小的创作。
B组:
1)一条以声音为主的图像为辅的视频创作;
2)一条结合版画,以图像为主声音为辅完整性强、主题明确的视频作品;
音频编辑。
六、考核和评价方式(提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分数组成,体现形成性的评价过程)
本课程对同学们的作业进行考查,成绩采用百分制。
评分方法与原则如下:
A组 |
B组 |
综合印痕的体现 30% 各种肌理的协调性 20% 印刷质量 30% 构思 20% |
画面协调 30% 流畅度 20% 声音 20% 构思 30% |
90分以上:
A、构思独特新颖,各种肌理协调性好,印刷质量高,学习态度很好。
B、构思独特新颖,主题明确。能熟练的掌握声音编辑、视频等软件,并且很好的将版画的肌理等特点结合声音艺术进行创作与探索,作品整体性强,风格突出。
85-90分:
A:了解和综合版的基本技法和制作过程,改变了语言陈旧、印制粗糙之弊端而趋向精良和新颖,达到深化版画本体语言的目的,但画面个人面貌不明显,构思欠佳。
B:对版画(图像)与声音的理论知识和声音、视频的编辑掌握相对不错,画面呈现完整,深化了版画的语言,作品具有一定的特点。
80-84分:
A:了解和综合版的基本技法和制作过程,画面整体印刷效果较好,但构思与别人雷同,综合肌理的体现较弱。
B:对版画在时间方面的拓展(声音与图像)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基本掌握课程技能,作品有一定的效果,只是创作的构思、风格不够突出。
75-79分:
A:印刷质量不够高,肌理协调性一般,印痕显简单,构思一般。
B:整体性一般,较好的掌握了声音编辑和视频的创作;对声音和图像结合,软件的熟练程度稍有欠缺,想法一般,画面相对简单;
74-70分:
A:印刷质量不够高,肌理协调性较差,印痕显简单,缺乏想法。
B:作品的完整度一般,画面度待加强流畅,基本掌握声音编辑、视频创作。但构思一般无特点。
70分以下:
A:印刷质量差,肌理协调性差,印痕显简单,构思雷同。
B:作品表达主题不清晰,画面流畅度不够,构思雷同。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如使用自编讲义,也请列明)
1.《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隋丞、董欲晓、吴薇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97年
2.《中国版画》中国版画家协会版画艺委会、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安徽美术出版社
3.《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著美术观察杂志社出版
4.《艺术界》艺术界编辑部著艺术界杂志社
5.《沉默》约翰·凯奇著漓江出版社 2013年
6.《声音》米歇尔·希翁著张艾弓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
7.历届优秀作业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