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创意与技术
首页 | 验收文件 | 课程团队 | 课程建设 | 课程资源 | 课程特色 | 课程评价 | 政策支持 | 学习空间
当前位置: 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与技术 >>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

 

课程组织安排详表

《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与技术》教学计划

二、各单元课程内容

1. 【创意与技术】“材料与营造”专题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目的是通过对材料和营造的系统学习,认识材料与设计、材料与运用、材料与科技、材料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确材质语言在现代设计中显示出的重要作用。并掌握材料与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手段,初步学会在空间环境中运用材质语言进行设计表现和具体的空间展示设计。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了解多元化、时尚化、科技化和人文化材质要素在当代视觉文化中所显现出的主流创意取向、启发学生扩展视野、关注社会材质环境、深入实际案例、分析、测试与评估、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良设计、在材质原理与营造应用的链接产生直观的认知。

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技术构造,性能构造,心理构造三个新锐视角、构建新的材质设计语言体系,培养学生新锐设计语言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提纲

第一节;

一、两种学术观、两种材质观

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

三、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四、建筑理论趋向;形式语言生成与材质营造

五、材质语言在设计中的运用

六、材质语言与展示空间设计

第二节;

一、材料基本原理

二、认知触摸--实验分析改进与陈述

三、营造基本原理

四、认知搭建--实验分析改进与陈述

五、材料与营造的生态化、地域性、科技性要素

六、材料与营造的未来发展趋势

  七、案例陈述

教 学 进 程安 排

作业一;分析

1、作业内容:

每人每天用手绘图的形式表现身边10个常用器物、大小不限、要求从技术构造、性能构造和心理构造三方面进行该器物的材质与营造的图文分析和必要的改进设计。

2、作业要求:

从材料、性能、肌理、触摸、结构、功能、作用、效果、视觉、心理等方面、在手绘图上具体的标注说明该器物在技术构造、性能构造和心理构造三方面设计语言的运用、进行分析与评估。

3、作业形式:

手稿用A3的规格装订成册、并制成全套电子文档。

4、评分标准:

手绘表现15%、设计分析70%、图文编辑5%、沟通能力5%、时间(5%

作业二;常识

1、作业内容:配合课堂授课内容、阅读并掌握老师提供的材料与构造的基本常识复习资料、

2、评分标准;课堂回答提问;30%、基本常识试卷考试70%

作业三;设计制作

1、作业内容:

自由组合两人小组、运用材质语言设计并制作一个1平方米展示空间模型。

2、作业要求:

1)运用所学的材质、肌理、性能、结构、技术等实体以及视觉、心理、受众、时尚等软体结合生成的特质化设计语言、完成一个独立的展示空间设计。

3、作业形式:

1)选择各类合适的材质按比例制作出效果模型、并将制作过程、制作成品照片结合设计说明编辑成全套ppt电子文档。

4、评分标准:

设计概念10%、材质语言设计55%、制作表现20%、沟通能力5%、协作能力5%、时间5%

2. 【创意与技术】酒店设计---节点与细部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基本了解星级酒店的评估标准、行业分类及发展趋势、基本了解星级酒店主要功能、运作方式及与环境设计的相互关系、基本掌握星级酒店设计的初步程序

二、通过调查酒店客房的节点与细部的案例分析、重点在技术连接的节点与细部、行为进化的节点与细部、酒店语言的节点与细部三方面进行设计教学。

目的;

1、通过酒店室内设计课题、使学生认识室内设计与节点、细部整体关系、基本了解节点与细节的技术规范、构造方式与工艺流程等基本原理。

2、结合现代建筑“形式语言的生成”理论的主流发展趋势、国内外精品酒店的新锐案例分析、以及目前我国酒店建筑业态的客观实际需求、启发引导学生转变意思、调整观念、拓展视野、进一步检视、例举、研究设计中运用节点与细部作为创意语言的单元案例、认识室内设计形式语言的多元化、符号化与时效性发展特征、尝试将节点与细部的技术知识运用在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的实际学习中从而得到新的知识点与认知域。

教学内容简介

一、   星级酒店的基本概念、标准及发展趋势、星级酒店的基本功能及组成架构、星级酒店的基本设计程序、星级酒店的公共部分,客房部分的环境设计因素、星级酒店设计风格与形式范例。

二、   客房部分的整体设计、客房部分的节点与细部设计。

1.节点与细部的基本概论及技术原理。

2.节点与细部的运用与分析。

3. 语言与符号(节点与细部)的生成。

4。项目调研

4. 节点与细部的酒店设计。

3. 【创意与技术】照明设计--光与空间形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装饰艺术光环境中光与照明基本原理的系统学习,认识光与空间、光与视觉、光与表现、光与陈设之间的网络关系,初步掌握光在室内装饰艺术效果的绝对呈现力与微变量。并实验运用灯具、饰品、陈设等器物的丰富表现力进行光环境语言的设计。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照明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了解光环境语言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独有的视界特质和神奇的艺术渲染力、进而引导学生扩展视野、关注社会的光环境分析、深入实际光环境设计项目的调查、测试与评估、并进行课题式的调整与改良设计练习、使学生对光原理与光应用的链接产生直观的认知,作重培养学生光语言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提纲

第一节;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照明基本原理

三、照明设计

四、灯饰设计

第二节;

一、光环境分析

二、光的形式语言

三、室内陈设中光语言的调查与分析

四、室内陈设中光语言的运用与设计

教学进程安排

4. 【创意与技术】“建筑结构”专题内容

一 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建筑结构的重要性,并了解现有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亦要通过各种手段来体验结构的作用方式和表达方式,同时学生要学习建筑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表述以及基本的受力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从建筑结构的角度去分析和欣赏建筑。

二 教学原则和要求:

对建筑结构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对建筑结构的原理和体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课堂上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 对受力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和亲身的体验。

2 对形体组合过程中结构的重要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亲身的体验。

3 从建筑结构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建筑。

·本课程旨在为建筑学专业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演示案例、校园内参观讲解、随堂辅导、模型制作、作业讲评等。

四 授课学时安排:

总学时:32学时

五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1.受力的基本原理。

2.结构体系的讲解。

3.通过多媒体或现场参观分析案例。

4.通过模型的制作来感受力和结构的关系。

5.作业分析点评。

六 课堂作业:

用纸制作模型,另有详细作业要求。

1 用纸来感受和解决力的传递和支撑点的问题。

课题:体会力及其安全有效的传递。

2 用纸来感受结构的设置与形体之间的关系。

课题:体会传力与结构的设置。

七 教学质量标准:

要求学生在限定材料和尺寸的条件下制作模型。  

对学生制作出来的模型有一定的受力要求,满足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质量标准跟受力大小挂钩,也跟形体创意相结合。

八 考核安排和评分方法:

评分标准:基本要求(材料、尺寸、构造、基本承载力等) 60

         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追加下面成绩:

扩展承载力  15

                                      造型创意    25

九 推荐参考书目:

[1]  布正伟    《现代建筑的结构构思与设计技巧》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  蒋伯宁 主编  《现代建筑技术的艺术表现》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  曲翠松 编著  《建筑结构体系与形态设计》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4]  王环宇 编著  力与美的建构结构造型(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5]  杜咏 陈瑜 编 《建筑结构与选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6]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编委会 编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7] (新西兰)AndrewW.Charleson 《建筑中的结构思维》李凯 边东洋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8] (西)帕高·阿森西奥 编著 《高科技派建筑》高红 尹曾钰 译 百通集团 安徽科技出版社2003

[9] (加)傅国华编著 《现代航空航站楼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0](美)程大锦著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刘丛红译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11](美)亚历山大•佐尼斯著《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12](日)日本建筑构造技术者协会编  《图说建筑结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13](日)渡边邦夫 著《结构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小山广 小山友子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14](日)增田一真 著《结构形态与建筑设计》 任莅棣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5](德)海诺•恩格尔著《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林昌明 罗时玮 译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16](英)托尼•亨特 著《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1》于清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17](英)托尼•亨特著《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2》 于清 杨友福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8] 王静        日本现代空间与材料表现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19] 梅季魁等著    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0](美)林同炎等 著  结构概念和体系(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学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版权所有:广州美术学院 粤ICP备091832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