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丝网版画与呈现方式》
英文名称:Silkscreen& Presentation
课程编号:20206004
课程性质:全校通选课
授课对象:本科二、三、四年级学生
一、课程简介
版画分凹﹑凸﹑平﹑孔四大种类,丝网版画属于孔版,接近于我国古代的夹缬印花法,是从镂空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漏印技术在一千年前已经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丝网版画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而进入我国则是80年代初,至今也不过20余年的历史。
丝网版画是一个年轻的版种,它和其他的版种相比,有几大特点:
1、可以承印大幅尺寸。
2、可以选择多种类的载体,
3、色彩的运用上丰富的画面效果,
4、手绘的绘画味道,
5、和摄影与电脑工具的结合运用,
6、能结合其它版种综合套版。
丝网印刷属特种印刷方式,号称“除了水不能印之外其他都能承印”,这说法虽不能考证,但也能看得出丝网版画的一大特征,它在印刷方式和材料方面都是开放的。由于它用途广,实用性强,所以在商业上也广泛地应用。
二、学习目标与要求
教学上,首先在介绍丝网版画发展史的基础上强调两点,即丝网版画的艺术特征和技术特征,由此说明丝网版画所具有的两重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对于教学对象,学生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系别,大部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丝网版画的,因此在教学上需从基础入门开始,逐步介绍和引导,从无到有地使学生掌握丝网版画的技法,4周的时间内让学生基本认识和掌握丝网版画,感悟到丝网印刷方式的艺术体现和应用于实际的社会功能,学生在解决技法问题基础上,逐渐尝试实现技术语言和艺术语言的转换。
从上述的丝网版画的几种和其他版画的区别里出发,鼓励学生在丝网的特征上充分利用和发挥,例如各种手绘工具和印刷材料和载体的应用上,让学生多去尝试和总结。这样能进一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丝网。课程分两个部分进行,通过幻灯或其他展示图片的形式要求学生对丝网版画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包括丝网版画的发展历史,对当代艺术形成的影响,和未来的走向等。其次是通过动手实践,从技法入手,慢慢向个人的创作过渡,成为个人的创作手段之一。
根据上课周数对应作业量。
三 、授课方式
课堂上,任课教师通过丝网版画的幻灯讲座分析、讲解艺术家作品及学生范画,提倡和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与理论学习和研究相结合,利用丝网版画这一艺术形式更好地为自己的创作服务。教学上进行阶段性讲评,及时总结进步与不足,使学生在相互点评中相互学习,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课程结束后进行个人小结。
技法临摹、图像的丝网制版转换,独立创作相结合。
四 、教学进程与内容安排
1、学分、学时、周数
学 分: 4分
授课学期: 本科二、三、四年级学生 上、下学期
周 学 时: 16学时
总 学 时: 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30学时。
2、教学进程表(同见附件)
【感性认识】
⑴ 版种介绍。
⑵ 介绍丝网版画的两重性。
⑶ 先重点介绍丝网印刷的实用性,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⑷ 将应用丝网印刷的实物摆在同学面前以加强感性认识,同时介绍技术特征。
⑸ 让每个学生课后去寻找与丝网印刷应用有关的实物以提高其认识和参与性。
【技术与技法的介绍和训练(作业二幅)】
⑴ 训练各类画稿媒介与不同的调合剂在透明材质上的效果训练。
⑵ 训练墨稿技法与应用的联系,为后面的作品练习打下基础。
⑶ 体验画稿的要求与技术应用的联系。
⑷ 练习印刷的技法。
分两部分即印前技术和印制技法。
印前技法包括:墨搞练习,调配感光胶,涂布,晒版,冲洗,修版等。
印制技法包括:渐变,错印,叠印,透印,填网等。
⑸ 单一印制技法与综合技法应用结合的练习。
【完成二幅作品】
⑴ 完成作品的系统性的练习。
⑵ 印前系统的掌握。
⑶ 印制技法应用。
⑷ 完成作品的质量。
⑸ 调整或改变作品的原有思路将之再“破”而后“立”,从感知作品创作的连续性和版画创作的偶然性。
【实用性练习】
⑴ 艺术性与技术性在实用性作业练习中的应用。
⑵ 对不同承载物的认识。
⑶ 实用印制的技术要求以及应变技法练习。
⑷ 以T恤文化衫或手提袋为例,作为实用性技术训练的载体。
⑸ 总结,一方面是教师总结点评,另一方面学生要写出心得体会以加深认识。
五 、考核和评价方式
本课程评分是根据同学们的作业进行考查,成绩采用百分制。
教学上,首先在介绍丝网版画发展史的基础上强调两点,即丝网版画的艺术特征和技术特征,由此说明丝网版画所具有的两重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对于教学对象,学生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系别,大部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丝网版画的,因此在教学上需从基础入门开始,逐步介绍和引导,从无到有地使学生掌握丝网版画的技法,6周的时间内让学生基本认识和掌握丝网版画,感悟到丝网印刷方式的艺术体现和应用于实际的社会功能,学生在解决技法问题基础上,逐渐尝试实现技术语言和艺术语言的转换。
90分(含90分)以上:能很好地按教学要求完成作业,作品的本体语言较强,技术应用也到位,并能灵活应用技法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制作精致,体现学生艺术个性,形式新颖。
85—89分:能较好地按教学要求完成作业,制作精致,有较强的表现力,本体语言较明晰。
80—84分:能按教学要求完成作业,作品能体现丝网印制的基本特点,有一定的表现力,制作感一般。
75—79分:基本按教学要求完成作业,作品能体现专业特点,画面基本有一定的表现力,制作感一般。
74—60分:勉强按教学要求完成作业,制作感一般,灵活应用技法表现一般,本体语言不够明晰。
60分以下: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作品没有专业特点,缺乏表现力,没有制作感,粗糙。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丝网版画》 陈聿强著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
《丝网版画入门》张桂林著 广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
《安迪·沃霍尔画集》
《丝网版画技法》(英)斯蒂夫·豪斯金斯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中国版画》双月刊中国版画家协会版画艺委会、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安徽美术出版社
《首届中国丝网版画展精品画册》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第二届中国丝网版画展精品画册》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等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丝网印刷》 印刷工业出版社1985
《丝网版画工作室》张桂林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当代丝网版画创作》 罗必武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2012
七、主讲教师简介
罗必武 教授
196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协版画艺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丝网版画,现任广州美术学院丝网版画教研室主任。1990年丝网版画作品《风景的诞生》参加第十届中国版画展、1994年丝网版画《呼唤那只飞去的鸟》参加第十二届中国版画展、2002年丝网版画《袋子里的风景》参加第八届全国三版展,并获第二届广东省版画展铜奖、2004年丝网版画《袋子——千》参加第二届全国丝网版画展,并获第二届全国丝网版画展铜奖、2005年丝网版画《合影》等六幅参加并策划了首届中国丝网版画回顾展。
赵千,讲师
2003年毕业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并取得文学士学位;
2008年毕业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取得文硕士学位;
2008年9月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4年至2015年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
八、教学团队成员